Z世代的亲密关系,是21世纪的未解之谜
本文首发于虎嗅青年文化公众号“那個NG”(ID:huxiu4youth)。2025年,变化在继续,这是有关向上向新趋势中的一个现象。
本文首发于虎嗅青年文化公众号“那個NG”(ID:huxiu4youth)。2025年,变化在继续,这是有关向上向新趋势中的一个现象。
朋友圈没删,微信没拉黑,只是你的消息再也没回过,电话永远转语音。
高情商的人不谈家事,不晒收入,也不背后说人,不是因为他们冷漠,而是因为他们知道:在职场和社交中,沉默比表达更有力,边界比亲密更安全。
看着账户里永远徘徊在三位数的余额,你可知有些人却能轻松存下六位数?区别就在于:那些能存下钱的人,早把“无情”活成了一种习惯。
电脑桌面乱得像“文件垃圾堆”,总说“周末整理”,可真到周末又刷手机过去了,下次工作要找资料,翻半天都找不到,白白浪费时间。
只要打开社交平台,我们就会看到围绕各种品牌的“骂战”和热议。从户外运动服饰、手机到汽车,消费一种品牌,同时也意味着分享和认同一种文化。这是已经被诸多文化社会学者反复讲述的道理。在历史的不同时期,人们都通过消费行为,来彰显和表达自我,乃至建构一种群体性的社会认同
别急着骂自己心虚,斯坦福刚把两千对夫妻翻了个底朝天:偷瞄一次伴侣手机,三个月内幸福感直接掉27%,比吵架还狠。
昨晚刷到一条TikTok,女生把床单拍成褶皱地图,配文:三小时零回复,可以删好友了吗?
根据新加坡Travel Weekly-Asia报道,在今年国庆假期中国高净值人群(平均流动资产约100万美元)的旅游消费选择中,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成为两大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。
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中国年轻人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姿势:邪修。听起来像是从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反派修炼法门,实则是一种另类速成、打破常规、对于“低成本生活”的新追求。德媒《时代》周刊以《中国千禧一代如何玩乐式反叛》为题撰文,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:
职场中,代际差异和文化冲突常常影响工作方式和沟通,尤其是年长员工和年轻员工之间的理解问题。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,传统的“一刀切”企业文化已难以适应他们的需求。换位思考和倾听员工心声,是解决代沟问题、提升组织生产力的有效方式。
在北美、欧洲等地直接雇佣本地编剧、导演和演员(多为高颜值的外籍演员)进行拍摄,使用英语对白,场景和价值观也完全符合西方文化习惯,避免了“文化折扣”。
俄勒冈州立大学2023届毕业生扎克·泰勒,前段时间把“求职难”这事整得有点扎心,投了快6000份科技类工作申请,最后就拿到13次面试机会,结果还全黄了。
27岁的晓舟在南方某事业单位实习了近一年。领导劝她毕业后留下,说这是人人羡慕的“好工作”:稳定、体面,工资不低。但她心里很矛盾。
可现在,童年记忆里的“魔法”全没了,这家曾吸引无数青少年的店,刚在七年内第二次破产,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批准了私募公司AmesWatson用1.4亿美元收购它的北美业务,要接管950家门店,剩下的大概率要关。
阿根廷华人在线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13日报道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一间现代化公寓里,38岁的软件工程师迭戈(Diego)独自享受着周末时光。他的书架上摆放着计算机科学硕士学历证书,冰箱里塞满了外卖食品,手机里装着各种社交软件。他可以是当代阿根廷中年人的典型代
——如果你最近面试过00后,八成被这种空洞凝视盯过,后背发凉。
首先来简单科普一下,美国大致将15年分为一个世代,比如1981-1996年之间出生的人被称为Y世代,也被叫做千禧一代。
首先来简单科普一下,美国大致将15年分为一个世代,比如1981-1996年之间出生的人被称为Y世代,也被叫做千禧一代。
近日,全球人力资源平台Remote Research发布的《全球生活与工作平衡指数》报告显示,新西兰连续第3年成为全球工作与生活平衡程度最高的国家,得分高达86.87分(满分100分)。